佈局新能源汽車雖有時間上的前後,但終局未定,難言誰爲勝者。
近日,石頭科技創始人昌敬創立的洛軻智能迎來大利好,公司宣佈獲得魏橋集團高達10億美元戰略投資,公司推出的智能化新能源汽車品牌極石汽車,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事實上,作爲一名成功的創業者,昌敬在轉戰新能源汽車之初,便受到市場的青睞,衆多資本先後投資洛軻智能,公司估值一路上漲。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表示,沒有400億造不了車,隨着10億美元投資的落地,洛軻智能和它的極石汽車正越來越接近這一數字。
一口氣拿出10億美元,魏橋集團到底什麼來頭?據悉,魏橋集團是一家來自山東的企業,更是世界五百強之一,一直以來都十分低調,這也讓集團略顯神秘。
自帶光環的極石汽車
2023年8月22日,極石汽車正式發佈並推出首款智能豪華SUV極石01,作爲一臺“爲戶外而生”的SUV,極石汽車正在以獨特的角度切入新能源汽車賽道。
市場的青睞和關注自極石汽車創立便開始了,因爲打造極石汽車的洛軻智能出自昌敬之手。
作爲石頭科技的創始人兼CEO,昌敬有着不俗的知名度。
作爲一名頗爲成功的創業者,昌敬在其創立的美圖軟件北京魔圖精靈科技有限公司被百度收購之後,昌敬開啓了第二次創業——石頭科技。
作爲一家掃地機器人公司,石頭科技曾在科創板創下近千億元市值,更是小米生態圈的重要一員,通過對這一領域的深耕,成爲該賽道的龍頭。
2014年,昌敬找來丁迪、毛國華、吳震等朋友湊出20萬元,創辦石頭科技,這顆“瘋狂”的石頭正式開始滾動,認繳了12.24萬元的昌敬,佔了61.2%的公司份額。
此次創業並非一時興起,昌敬曾表示,2013年他在國內搜索掃地機器人,只發現兩家品牌,且沒有什麼數據。在調研了20多個掃地機器人產品後,昌敬發覺沒有一款產品可以真正取代掃地的產品。
另外,掃地機器人是一個軟硬結合的產品,而昌敬不僅是機器人愛好者,同時又有軟件背景,掃地機器人賽道彷彿爲其量身打造。
經過兩年多的研發,石頭科技推出小米定製品牌“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受益於產品的成功,昌敬的融資之路也頗爲順利,2020年,石頭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
石頭科技的股價一路狂飆,一度達到1494.99元/股,成爲科創板第一高價股,即便整個A股市場,也僅有貴州茅臺比它高。作爲創始人,昌敬獲益頗豐,甚至以25億美元的身價,位列全球福布斯第1249名。
上海大姐来湖北四线城市,花15元点了一碗面,端上来还以为看花眼
如此出色的履歷自然讓市場對其頗具信心,外加程序員出身的昌敬還曾任騰訊高級產品經理,這更令洛柯智能和極石汽車自帶光環。
騰訊、紅杉等明星資本雲集
資本的青睞反映在洛軻智能的融資上。
據悉,除了魏橋集團,洛軻智能此前就曾獲得Coatue、IDG資本、騰訊、紅杉中國、光速中國、襄禾資本、高榕資本、雲九資本、啓明創投、北極光創投等知名機構的投資。
在短短兩年的時間,洛軻智能完成了三輪融資。
在成立3個月後,洛軻智能便獲得首輪融資,2021年4月,洛軻智能受到了石頭科技的老股東高榕資本、北極光創投的投資,在完成天使輪融資後,公司估值達到2.4億美元。
测试:以下哪一根金条你觉得最值钱?测测你未来能拥有多少财富?
次年1月,洛軻智能完成B輪融資,其中騰訊集團領投超5000萬美元,投資機構紅杉資本緊隨其後,公司總計完成1億美元的融資。
僅僅三個月後,洛軻智能再次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約2億美元,此時的洛軻智能估值達到20億美元,這輪融資的領投方是美國對衝基金Coatue,紅杉資本、IDG資本等知名機構同樣參與其中。
同年7月,一則上海寶山區淞南鎮發佈消息顯示,洛軻智能此時的最新估值約30億美元,較上一輪融資估值上漲了50%。
融資之路的順風順水,也讓洛軻智能有了擼起袖子加油乾的底氣。根據極石汽車的規劃,公司將於今年年底前在全國17個城市開設17家體驗展廳,11家交付中心,11家服務中心,同時在55個城市內建設授權62家鈑噴服務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洛軻智能員工人數超過1000人,公司汽車研發和市場營銷的核心團隊都頗具經驗,其科研人員佔比超過75%,平均年齡爲35歲。
隨着魏橋集團10億美元投資的落地,極石汽車的發展將進一步加速。據悉,這筆遠超此前三輪融資的投資,將計劃用於全鋁車身研發,一體化壓鑄技術和短流程智造工廠項目。
如此鉅額的投資,也令投資者對魏橋集團頗爲好奇。
進擊的鋁業大王
作爲世界五百強之一,魏橋集團鮮被大衆熟知,更是被稱爲“順便做成的世界500強”。然而作爲“鋁業大王”、“亞洲棉王”,魏橋集團在鋁業和棉花產業方面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據悉,全球不僅有90%的蘋果手機後蓋用的鋁材都來自魏橋集團,公司更爲全世界多家牛仔褲生產商供應着面料布料。
集團創始人張世平的創業經歷更是頗爲傳奇,一路將綿油廠做到五百強。事實上,鋁業和棉紡產業一直是不少人心中的“夕陽產業”,在這一賽道達成如此成就,其難度不言而喻。
1981年,出身普通農村家庭的張士平被縣棉油廠提拔爲廠長,由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此後僅三年時間,張士平便將這個小小的縣棉油廠做成了全國棉麻行業的領頭企業,整個廠的淨利潤甚至達到了400萬元,這一數字在當時來說堪稱奇蹟。
第二年,張士平和他的綿油廠便迎來大考,因爲這一年山東棉花大豐收,如何解決棉花難賣的問題,成了張士平最大的難題。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張士平不僅親自去賣棉花,更是決定通過自建毛巾廠來自我消化產能過剩的棉花,魏橋集團由此誕生。
此後,爲了擴大紡織規模,張士平又決定自建電廠,因爲這時用電是公司最大的難題,1999年9月,魏橋第一熱電廠建成投產。
張士平心中自有溝壑,爲了擴大產業版圖,張士平利用電力成本的明顯優勢,將高耗能著稱的電解鋁納入版圖,並在2014年,成功將魏橋發展成了全球最大的鋁業生產企業,成爲了當之無愧的鋁業大王。
雖然2017年的環保風波,給了魏橋集團當頭一棒,但魏橋集團通過兩年時間研發出一款號稱“藥丸”的中間合金劑,並藉此研製成功新型鋁合金,完成破局。
對比之後可以發現,魏橋集團此次落子極石汽車和當年自建毛巾廠、電廠、發展電解鋁何其相似,因爲本輪融資將計劃用於全鋁車身的研發。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2019年,中國鋁材的產銷率均在100%以下,2019年產銷率爲90.87%,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作爲鋁業大王的魏橋集團也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