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大慈閣,歷史悠久,是老城區的制高點,有“市閣凌霄”的美譽
在红魔馆里说晚安
對於保定這座城市來說,金末元初的名將張柔可謂至關重要——美麗的古蓮花池曾是他的私宅,保定城的營建選址和規劃也出自其手,而如今保定市內最高的古建築——大慈閣也爲張柔所建。
0-1,泰山队亚冠首败,3分降至第3,克雷桑2次中柱丢出线主动权
大慈閣並不只是一座閣樓,而是一組寺廟羣,稱爲“真覺禪寺”,只是大慈閣名氣太大,所以人們都習慣以閣樓名字替代。這座閣樓憑藉“城樓閣拔天”的美譽成爲保定的標誌,有“不到大慈閣,未到保定”之說。
走入寺內,建築樣式外貌古樸,卻依然能感受到後期修繕的痕跡。如今寺廟內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大慈閣和關帝廟,面積不大,佈局方正規矩,沿着中軸線一路走下去便可。
鐘鼓樓上雕樑畫棟的色彩已經有些剝落,或許是修建年代較早的原因。
階梯之上高高佇立的就是大悲閣了,當初張柔建造閣樓的目的之一是用以軍事防禦,登高瞭望、觀察敵情,因此閣樓所在位置比其他建築高出許多,再加上自身31米的高度,建成後便有了“燕市珠樓樹梢看,祗圖金閣碧雲端”的景象。
大悲閣共三層,一層立有千手觀音像,四壁則有十八羅漢壁畫和經文故事。
寺廟內最後一個景點是關帝廟,因爲爲倒座,在國內屬少見。仔細觀看的話,可以看到四周牆壁上還有殘留的壁畫痕跡,讓這座關帝廟盡顯滄桑。
從高處俯瞰,古寺和大慈閣盡收眼底。閣樓高高聳立異常突出,整個建築紅牆灰瓦,佈局嚴謹,給人以精緻莊重之感。
大悲閣的四周已蓋起了現代化的高樓,這座古寺和閣樓如飽經滄桑的老人,在漫長的時光中靜靜佇立,如果你喜歡古建築,喜歡尋古探幽,不妨來這裡轉一轉。